陶瓷污水處理是如何實現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
隨著環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企業都在尋找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的新途徑。水污染防治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陶瓷色釉生產要用水,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陶瓷工業污水。如何對陶瓷工業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和有效利用,是陶瓷色釉生產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某陶瓷廠家污水處理工藝及處理后水回用于生產的案例。
陶瓷污水處理工藝是通過污水收集到集水池“向反應池中加藥”,曝氣“加壓過濾”,調節清水池中的水的pH值“水質檢測”再利用或納管。
(1)雨水和污水的污水收集和分流。
所有生產車間溝渠出口都建有小沉淀池,沉淀池入口處放置8目不銹鋼篩網,防止大浮物進入污水管道,造成污水管道堵塞。沉淀池溢流口上方安裝閥門,控制污水流入管道,所有車間污水通過車間內的小沉淀池沉淀,再通過大口徑塑料管流入集水池。在確保雨水溝與污水管道完全分離,即雨污分流的設計中,為確保雨水水質達標,公司前期收集雨水,并將其收集到初始雨水收集池中。前期,雨水收集池和方集水池的污水通過自動轉運泵輸送到污水站的大收集池進行統一存儲。
(2)在反應池中投藥和曝氣。
陶瓷廢水處理劑有:聚合氯化鋁(PAC)、聚丙烯酰胺(PAM)、氫氧化鈉(NaOH)等。
氫氧化鈉(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又稱燒堿,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堿。由于彩釉生產中的一些產品可能含有微量的鉛、鎘等金屬元素,這些元素是污水處理中需要控制的關鍵元素。當污水的pH值通過加入氫氧化鈉調節到11:13時,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固體化合物,使水中鉛和鎘的含量幾乎為零。
在處理滲水時,需要將集水池的污水泵入反應池,然后加入氫氧化鈉,逐步調節pH值至11:13,再加入0.05%的氫氧化鈉或0.1%的PAC或PAM,反應池污水曝氣。曝氣的目的是使水中的微量元素與試劑充分發生化學反應,反應產生的細小產物經過PAC或PAM的作用,形成凝聚絮體。同時防止絮體沉淀,為后期加壓過濾做好準備。
(3)壓力過濾和pH調節。
曝氣后的污水通過氣動隔膜泵進入框板壓濾機進行加壓過濾。由于污水中的物質顆粒及其細度,一般選用密度較大的濾布,同時使用兩層濾布,過濾時壓力不會太高。加壓過濾器的清水進入清水箱。取樣檢查水質是否達標,如果達標進入下一道工序,如果不達標,需要找出原因,然后重復上述操作,直到水質達標。梨園環保為該公司進行污水處理多年,水質從未出現過不達標現象。為保證處理后水的回用,需用稀鹽酸調節處理水的pH值,可調至pH=6~9。
(4)水質測試。
與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三級標準相比,水質總鉛含量小于1ppm,總鎘含量小于0.1ppm,pH值為6:9,我公司每天至少取3次樣品送實驗室檢測。經過測試,干凈的水可以泵入水塔或直接泵入生產車間使用,或將納米管注入市政污水管網。
(5)重復使用或納管。
經處理后,合格的水可用于彩釉正常生產,也可用于沖洗生產現場、澆灌花木,未使用的水放入市政污水管網,可節約用水,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造福子孫后代,是利國利民的舉措。
(6)循環再造物料的再用。
加壓過濾回收的濾餅經過干燥粉碎、燒制物料,再根據色度情況規?;a再利用,實現良性循環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生命之源,陶瓷污水處理工藝的出現,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完全可以達到國家三級排放標準,處理后的污水可以再次用于生產,既能節水,又能降低生產成本,為環保節能做出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