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化肥等行業產生氨氮廢水都有哪些處理方法?
在制藥生產中,常常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此類廢水一般由氨水和無機氨組成的氨氮廢水。氨氮廢水在化工、冶金、化肥、天然氣等行業生產中也常常見到。如果不經處理排放,將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氨氮廢水的處理非常重要。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公司在處理氨氮廢水的工藝都有哪些。
氨氮廢水常見的處理工藝有什么?
氨氮廢水的處理工藝隨水質和污染物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沉淀法、汽提法、傳統生物法、膜分離法和離子交換法。
1、化學沉淀法,又稱MAP沉淀法,是在含有氨氮的廢水中加入鎂化合物和磷酸或磷酸氫。
2、汽提法脫除氨氮是通過調節酸堿度,使廢水中的氨離子轉化為氨氣,氨氣主要以游離氨的形式存在,然后通過攜帶氣體從廢水中脫除游離氨,達到脫除氨氮的目的。
3、傳統的生物處理方法是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將氨氮轉化為氮氣,達到污水處理的目的。
4、膜分離是通過膜的選擇性滲透來選擇性地分離液體中的組分,從而達到脫氨氮的目的。它包括反滲透、納濾和電滲析。影響膜分離過程的因素包括膜特性、壓力或電壓、pH值、溫度和氨氮濃度。
5、離子交換法是一種對氨離子有較強選擇性吸附的物質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和交換樹脂。
多級厭氧+好氧工藝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和穩定性
醫藥工業屬于高污染領域。多年來,生物發酵生產的抗生素廢水一直是高濃度難處理有機廢水之一。傳統的治療方法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我國和世界各地,水處理工作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研究,廢水處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其中,多級厭氧+好氧工藝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和穩定性。
多級厭氧+好氧工藝是針對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含量高、高溫堿性廢水,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含有微生物抑制劑的廢水。其中,主要有機物是殘余粗脂肪和細菌蛋白。據報道,該工藝包括預處理(格柵、調節沉淀池、中和池)、多級厭氧處理、好氧處理、污泥脫水和沼氣利用。
在預處理階段,制藥廢水通過格柵,去除大的懸浮物,防止堵塞,然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沉淀池的作用是將間歇、不均勻排放的各種廢水收集起來,將沉積物與廢水分離,以利于連續的厭氧反應。水力停留時間按8小時計算,即池容占日流量的1/3。固液分離后,懸浮物去除率為70%,COD去除率為20%。
中和池的作用是降低原水的酸堿度,使之適合厭氧反應。一般情況下,為了降低原水的酸堿度,提出了加鹽酸的方法。
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厭氧處理是一種較為經濟的處理方法。從工業上介紹,厭氧過程主要有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有機物在不同厭氧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水解為有機酸等產物。同時,微生物合成新的細胞。在第二階段,在特定厭氧甲烷細菌的作用下,第一階段的代謝產物轉化為CH4和CO2。
厭氧處理過程中,一般采用原水溫度,采用中溫厭氧反應器,反應器形式為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該設備可使大量厭氧菌聚集成顆粒污泥,懸浮在反應器下部,與原水保持充分接觸。另外,設備頂部通常安裝一個三相分離器,可以實現氣、固、液的有效分離。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介紹的氨氮廢水處理工藝中常用的方法和新一代制藥污水處理方法。無論是厭氧還是好氧過程,適當的食物微比率(f/m)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進入生化系統的廢水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負荷不能過高,綜合毒性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因此,在制藥廢水預處理階段,除了調節和穩定水質和水量外,還應具有去除抑制生物生長物質的功能,以提高生物降解能力,保證后續處理的順利進行。